深化体制改革 大胆实践攀高峰
——公司股东大会记事
【本刊讯】8月13日,诸安集团股东大会在公司三楼会议室于期召开。会议就“关于深化体制改革、优化股权结构”、择优选择资产评估机构、推荐股东代表参与股权优化配置工作的监督等事项进行审议和讨论。全体股东出席今天的会议,市体改办领导陈正羽、杨仕虎、建管局领导蒋旭平等应邀莅临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股东大会由公司董事长周晓明主持。
市体改办主任陈正羽在讲话中强调,深化改革,不断创新是企业成功发展的硬道理。怎么改,能否成功、能否符合股东的意愿,关键取决于评估、定价与沟通。陈主任指出,会议当中,我们看到了全体股东对企业深化改革,优化股权结构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是确保改革顺利进行的思想基础。从全市改制企业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不能等待,不能被动观望,否则会丧失公司既有的先发优势和扩张优势,失去长足发展的机遇;只有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把握深化改革所产生的活力效应,动力效应,促进企业再发展。 我们这次深化改革要成功,统一思想是前提、客观评估是基础、制定方案是关键、公开公正是核心、充分沟通是保障。陈主任的讲话语重心长,希望公司董事会、监督小组在资产评估、合理定价、充分沟通中,要做细做实做透各项工作,充分吸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平稳有序的推进工作,踏上快速发展的新台阶。
建管局领导蒋旭平一直以来都十分关心公司发展的每一步。在今天的股东大会上,他又一次指出,我们为什么要深化改革。一是企业发展迫切需要深化改革; 二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深化改革;三是同横向兄弟企业比较,迫切需要深化改革。“诸安”公司在发展的道路上要提升总量,发挥特色。这次公司提出再度深化体制改革、优化股权结构、进一步明确责权利的关系,是顺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公司要做大做强,在设备安装领域独领风骚,更加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已任,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在体制和机制转型中不断成长壮大。在讲话中,他希望各位股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一切以大局为重,一切以企业快速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只有企业真正发展了,每位股东才能享受到由此带来的成果,股东利益才能得到最基本的保障。我们务必精诚团结,和睦相处;聚心凝力,扎实工作;认真履行各自的岗位职责,忠于职守,扎实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为,带动和影响广大员工,树立良好的风气,为推动诸安公司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张春伟在会上作了主题讲话,张总就公司现状,深化体制改革、优化股权结构基本构想及前期阶段所做的工作向与会全体股东作了通报。张总指出,企业发展到今天,通过大家的艰苦奋斗,已经具备相当的经济规模和竞争实力,企业知名度不断提高,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企业品牌不断升级。在这种时势下,公司董事会提出深化体制改革的举措,主要由内、外两方面的原因所决定的。
从外因看,公司面临的外部环境和挑战不断加大,一方面是经营国际化、信息化及建筑产品需求结构的根本变化提出了新的挑战。全球的市场国际化格局已逐步形成,建筑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十二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方向和工程建设需求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对于建筑业的高端技术要求、市政公用设施投资方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建设项目等等,凡城市化建设进程所带来的投资项目,却却是公司的弱项,致使公司适应能力受到制约。另一方面是我们的同行和兄弟单位发展速度空前,横向压力很大。无论是机电安装同行,还是要做大建筑板块所涉及的土建、市政、装饰等等,兄弟单位的发展速度使人震惊,如何使压力变成动力,这是面临的又一个挑战。从企业内部看,由于体制上存在的弊端,使得企业发展步履艰难,责权利难以得到统一。一是尽管已于2007年在原有集体企业的基础上整体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产权一度明晰,但股权分散且单一,这种大家持股、平均持股的初级阶段的改革举措带有明显的过渡性和局限性,导致“谁都有股、谁都没有股”、“谁都有责任,谁都可以不负责任”的弊端,“集体”企业的味道仍然很深厚,企业发展缺乏持续久长的动力机制;二是股权分散,集中度相对较低,决策层和主要经营者未能持大股,经营过程中缺乏果断的动力机制;三是企业规模的扩张带来一系列新的管理问题。在集团内部,随着多元经营和“蛋糕”不断做大的同时,内部组织系统也越来越复杂。长期以来,单一安装所形成的管理机制开始严重制约企业的持续发展,如何正确处理好集团公司——子公司的关系、主项资质——增项资质的关系、生产经营——资本经营的关系、企业发展——人才缺失的关系、市场占有——科技进步的关系、传统管理——精细管理的关系……面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危机,急待我们去迎头解决。
张总强调,公司走到今天不容易,伴随着发展壮大,许多问题和风险也应运而生:因为决策迟缓并丧失许多发展的好机会;承包体无法持续地获得业主,并逐渐失去原有市场份额;对企业内部利益小团体、监管乏力并缺失强劲的风险控制能力;有管理制度但更新、创新制度滞后、制度执“法”强度欠缺;企业人才资源与企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缺乏高层次管理人才、高素质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曾几何时帮助过企业成长起来的许多成功因素已逐步成为阻碍企业继续前进的跘脚石。这些都是企业保持长久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真正问题。源头在体制,根本在机制。董事会“深化体制改革,优化股权结构”的决策是解决问题的头等大事。这里的关键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从注重眼前利益向注重长远利益转变,要认识到“诸安”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从而将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统一起来,推动和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取得实质性效果。
会议期间,部分股东发表了颇有见地的建议性意见,希望董事会在股权优化的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合理,尽可能兼顾股民的利益和感受,真正能把企业发展、股民利益放在同等的位置,做到职企共赢。在达成共同意愿的基础上,全体股东认真审议了《关于深化体制改革,优化股权结构的决议》草案、资产评估机构和推荐股东代表参与股权优化监督工作等事项,最终以绝对多数赞成票通过上述决议,择优选定绍兴天阳评估有限公司为资产评估机构,推荐股东傅百成进入股权结构优化监督小组。
公司董事长周晓明在会议总结中对全体股东共同努力,顺利完成大会全部议程表示由衷地感谢,并特别强调:部分股东本着对企业负责,对股民负责的态度,所提出的诸多建议性意见我表示赞同,希望大家要全身心投入到这次深化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中来,不折不扣抓落实,促使大会所通过的各项决议付诸实施。
在洋溢着一片和谐、振奋的气氛中,大会圆满结束。
同心协力促改制
8月5日,集团公司召开“关于深化体制改革、优化股权结构”联席会议,旨在同心协力谋划企业再度改制有序进展。董事长周晓明,副董事长、总经理张春伟及在家其它领导人,市政府派驻公司体制改革指导小组成员、市体改办、市建管局、市工商局,市法制办、公司法律顾问等相关领导参加本次会议。周晓明董事长主持会议。
总经理张春伟首先就这几年公司的现状向与会领导作了详细介绍。张总说,2007年,公司整体改制后,企业规模、社会知名度、社会信誉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经营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少。主要体现在:从横向看,企业发展速度较慢;在经营过程中,企业决策效率太低;内部管理中,责、权、利不统一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财务管理上,成本越来越高,利润率越来越低。而这些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初次体制改革留下的遗留问题尚不少,公司管理层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并将企业深化体制改革、优化股权结构列为当前的头等重要工作。我们恳切希望在市政府指导小组的指导下,合法、合理、有序地开展工作,为企业转型升级、持续发展开辟广阔的道路。
市体改办主任、指导小组组长陈正羽根据公司实际强调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保持制度创新。企业的体制改革是一件大事,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目前困境的出路。在改制过程中,要保证体制改革的合法性,严格按照《公司法》、《企业章程》、《持股会章程》等相关法律、法规履行程序;要保证资产评估的客观公正性,评估机构的选择上要充分尊重广大股东的意愿,评估过程中要公正、客观、透明;要保证股权转让价格的合理性,结合各种因素合理定价;要保证与广大股东、股民思想意愿的充分沟通,对于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必须正面面对,多沟通,多做思想工作,采用合理的方式化解。
与会各方就公司再度改制问题,提出了诸多可供借鉴的建议和意见,从法规、政策、工商、体制、行业管理、企业实际、股东利益多角度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究,最后归结到一个共同点,即同心协力促改制,凝心聚力促发展(办公室供稿)
与资本联姻 提升企业经营活动平台
·本刊评论员
建筑业至今仍然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企业,这是不可否认的客观实际,随着现代建筑业的纵深发展,传统建筑业一旦与资本结合,企业及至整个产业的活动平台就能显著提升。如何决策建筑与资本结合,就意味着由被动承包走向主动开发,由承包商向开发建设商甚至业主身份转变。
“诸安集团”在实施多元经营战略中,要正视建筑板块在较长时间内不可能摆脱劳动密集型局面的实际,选择向技术密集型与资本资源型发展的方向。资本资源型就是指具有资本经营特点和资源优势,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紧密,管理密集和科技领先特征明显的新型企业。为了解决企业融资能力欠强、产业升级难度大的问题,首先要积极开展资本经营。通过产权结构调整、内部资产重组、内部融投资等方式,拓展资本经营渠道。集团宜制定积极鼓励合法民间投资积极性的政策,强化投资决策意识和投资权力意识,在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同时,促进投资制约机制的形成;其次要实现资本和实体资源的结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行业竞争优势,促成公司、承包经营体和投(融)资者融合一体,通过融投资带动房地产业、机械制造业、商贸业等等,跳出建筑做建筑,积极探索BOT、BOO、BOOT等经营方式,积极参与跨地区、跨部门的新兴产业、城市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活资本、盘活存量、激活投资、用活授信;再次要通过建筑业与资本的结合,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上市。要努力与资本拥有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或以联营方式解决与资本结合的问题。与此同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引进优秀人才、持续进行技术研发和结累,既整体提高建筑经营的内涵和层次,又有效延伸产业链,提升企业经营活动平台。
现在的问题是企业在进行一些对外扩张战略性发展决策时,仅靠内部积累和银行贷款是远远不够的,势必采取多方式融资渠道来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怎么样去规避风险。这些年来,仅管我们的规范化经营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资本管理水平正在提高,资本结构也正在得以进一步优化。然而,如何建立投资制约体制,规避资本市场风险,一定要采取扎扎实实的有效措施。我们要达到与资本联姻,提升企业活动平台的目的,一是要保持稳健的资本结构和财务政策法规;二是要提高决策层和主要经营者的资本运作能力;三是要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注重内部人控制等方面的问题。走出一条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资本经营道路。
◆公司技术中心通过省技术中心认定,标志着公司科技创新能力、技术管理水平迈入省级先进行列,技术创新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推动公司发展和提高市场占有率起着重要的作用。(办公室)
◆洁净分公司朱细平突发脑溢血,因家境贫寒,后续治疗费拮据。公司基金会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申请解困互助基金予以补助。根据其具体情况,给予10000元的关爱补助以解燃眉之急。(工会)
◆随着企业受关注度在全社会层面的持续提升,企业展厅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筹建中,除展现企业发展、企业荣誉、企业文化、精品工程等功能区之外,展厅本身更符合低碳环保要求,注重展览展示结构和内容的可持续创新。力图打造一个极富视觉,动静态形式相结合和充满品牌内涵的现代化企业展厅。(总工程师室)
◆近日公布的2011绍兴市百强企业排序中,公司排名第51位。(办公室)
编者语:中国加入了WTO后,机电安装业面临着新的形势,既是新机遇,又是新挑战。作者就加快走出国门出现的新问题作了简单阐述,并对应采取的新措施提出了见解。
机电安装业如何加快走向国际市场
2001年12月11日,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上,发生了一个重大事件,这就是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意味着我国经济正式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之中。中国的机电安装业,经历了长期的闭关自守,沿袭了一些古老的、传统的理念和做法。加入了WTO后,必然出现各方面的碰撞。尽快地调整思路,适应新的经济环境,是机电安装业乃至整个建筑业面临的重大科题。
中国的机电安装业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的中心任务,各项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机电安装业乃至整个建筑业也由此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我国的建筑市场,近几年从法制建入手,逐步走向规范。以全国人大通过的修改后的《建筑法》为标志,一大批涉及建筑的法规相继出台,全国实施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发布了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颁发了《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办法》、《质量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不良记录管理办法》、《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管理规定中有关资质管理的实施办法》,印发了“有形建筑市场”、“施工专业分包”和“施工劳务分包”三个示范合同文本,启动一批涉及建设项目决策、村镇规划编制、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建设项目管理、企业质量安全管理等新标准的编制工作。同时,为加强施工阶段有关人员的责任,还建立了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印发了《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考试实施办法》和《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考核认定办法》及有关实施细则。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取得初步成效,建筑市场开放程度明显提高,有形建筑市场进一步规范,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取得阶段性成果,建筑市场有了较大好转。
随着中国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中国的机电安装市场将迎来令人乐观的发展前景。今后20年,我国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中国机电安装市场将面临历史上重要的发展机遇。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发展战略的实施,投融资体制和公用事业管理体制的改革等,都为机电安装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机电安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随着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复杂,对机电安装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加入WTO后,国外著名建筑企业包括一些设计咨询公司也将进入我国市场。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动性、积极性日趋增强。可以预见,中国机电安装市场主体之间将出现新一轮结构调整,建筑市场将呈现出新竞争格局。
入世后我国机电安装业面临的新机遇和新问题
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增加,但在机电安装市场的整体竞争力不强。
入世后,世贸组织139个成员国将向我国开放其政府公共项目市场,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将增加。但与此同时,我国的建筑市场也相应地更加开放,政府项目也将对等地对外开放。其结果将使我国的机电安装企业面临着争夺国外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双重压力。
当前,国内建筑业的市场化程度较低,有形有序的市场还没有完全形成。为此,增强机电安装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已是当务之急。中国承包商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承包公司大而不强,这里所说的“大”,是指从业人员多,企业组织机构庞大:“不强”是指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质量等方面尚不能与国际工程承包商形成有利的竞争态势,只是依靠劳动力获得微薄利润.根据有关部门统计,2005年我国机电安装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仅有28亿美元,年在外劳务人数却高达11万多人,在知识含量高的机电设计咨询市场上,中国没有一家公司进入世界200强,营业额只占世界200强完成营业额的0.01%,不到2000万美元。
加入WTO后,对我国建筑企业最有利的就是可以平等、公正、合理地参与国际建筑市场竞争。到2010年,全球建设投资将达到近6万亿美元。随着经济国际化趋势的增强,国际建筑市场开放将进一步提高,每年实行国际招投标的项目和金额将达到30%以上。在国内市场方面,据有关专家预测,入世后外资将增加1000亿美元,给我国大型企业提供更大的潜在市场和国际工程承包商同台竞争的机会,但是竟争力不强,是国内机电安装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决不能夜郎自大。
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增加,但机电安装业专业化管理水平不高。
加入WTO后,按照世贸组织透明度原则,成员国之间在法律法规和技术法规方面透明度要求很高,这就促使我国的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依靠管理市场、调控市场,完善市场风险约束机制。
我国国内有些重大工程项目,如公路、桥梁等的质量问题,表面上是施工质量问题,但质量的背后,主要存在管理上的失误。有的是项目招标流于形式,层层转包;有的是建筑监理有名无实。当前,我国建筑业的管理体制还存在不少弊端,表现为习惯于甲方管理项目,建设监理不适应全过程全方位进行项目管理的需要。而美国政府对建筑市场的管理是非常宏观的,主要是制定法律法规,建立起适合市场经济的制约机制,通过制约机制调整、规范各方主体的市场行为。按照美国法律的规定,业主如果违反建设程序不报建就擅自开工,他将得不到开工许可证和质量检查合格证书。保险公司还不会受理该工程的保险,银行不提供贷款,即便工程建成后,没有健全的手续,房子也会卖不出去。
国际上一些起著名的建筑企业,能以低标中标。他们向管理要效益,即使我们认为必定要亏本的建设项目,在他们的管理下,也有一定的利润空间。这与他们高效管理体制是分不开的。我们必须学习和实践先进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从而提高我国建筑业国际化管理水平。
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增加,但缺乏强大的金融支撑。
现在国内承揽工程项目,很多业主都要求垫资,实际上就是融资。由于世界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建筑市场的投资主体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特别是国际金融机构的投资增长缓慢,私人资本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将明显增加,这一趋势将促使建筑承包方式的重大改变,带资承包将成为21世纪的普遍现象。可以说,资金实力将成为承包商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优势。国际大公司之所以能承担大型项目,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都具有很强的融资能力,经常通过前期咨询入手,可以得到一些大的“交钥匙”项目,包含设计、施工、设备采购和安装。而我国建筑企业的融资能力普遍较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建筑企业拖欠工程款已达4000多亿元,而且这个问题在加入WTO后会更加突出,这也直接导致我国建筑企业的竞争力不足,经常只能从事一些利润很低的劳务分包项目。目前,外国金融机构将被允许向所有的中国顾客提供人民币服务,这也必将促使国内的金融在针对建筑业的银行信贷政策等方面进行完善和改革,使建筑企业具有更强的融资能力。
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增加,但施工技术的科技含量不高。
我国在建筑生产方式上呈现三个特点:即大干苦干型、传统施工型和手工操作型,强调大干苦干多,按科学组织施工的方法少;强调传统施工方法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少;手工操作的内容多,机械化施工的少,建筑工业化水平还很低。目前,中国大多数建筑企业还不具备与发国达国家建筑企业在国际上竞争的能力,也不具备技术领先的优势。我国的技术装备人均仅约6000元,而发达国家人均则为6000美元,高于我国8倍多。我国的项目管理和IT技术结合要比国际落后20年,从工程技术来看,特别是详细设计的技术和施工的技术,中国不比外国差,甚至超过国外,但是我们缺乏专利技术的开拓和垄断。以鲁布格水电站引水系统为例,日本大成公司采用适用的技术和设备,雇用中国劳务人员,使用与我国相同的建筑材料,而劳动生产率比我们高4倍,施工速度快2倍。
入世后,就要求我们根据中国建筑业的现状,注重研究开发适应中国建筑业特点的先进适用技术,加大对科技的投入,拥有开发和推广关键性、前沿性技术的能力,从而增强我国建筑企业在国内、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能力。
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增加,但施工人才素质不能与国际工程需要相适应。
人才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将越来越成为企业争相聘用的对象。目前,我国还处在经济起飞阶段,一般认为,此阶段的人才资源密度上不应低于7%。目前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约占我国人口总数的2.3%。在每万名劳动者中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只有8.4人,这个比例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的五分之一或发达国家的九分之一;在现有1000万工程技术人员中既懂现代技术、又熟悉科学管理技术、富有实践经验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奇缺。目前,在不少企业中,高级技术人员比博士生还缺。建筑业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应届高中生一般不愿意报考土木建筑业专业,即使土木专业的大学生也不愿到建筑企业干,就是来到建筑企业,也不愿到基层,再加上近几外来农村剩余人员潮涌般挤进建筑业,导致建筑企业素质愈来愈低,在不少企业出现了三无劳务人员(即无专业知识、无安全质量意识、无基本建设常识),他们是放下镰刀拿瓦刀,结果造成不少恶性安全事故的频繁出现。即使是大型国营建筑施工企业承建的工程,目前,在现场从事操作的人员也绝大多数是外雇民工,一些有经验的技术和工程技术人员主要精力在材料、劳动力的管理方面,而不是在施工技术方面。所以建筑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
解决好与国际机电安装市场直接接轨的几个问题
引导机电安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
目前,已经由政府主导型转向了市场主导型,建筑企业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生产经营组织模式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下一步的重点是加强政策引导,指导建筑企业深化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生产经营组织模式创新,提高建筑企业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重点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建筑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带动建筑业整体素质的提高。特别是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制定鼓励建筑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和扩大劳务输出的政策措施,
与国际接轨,注重全过程造价管理。
我国长期以来,政府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干预过多,很多方面的过死,如定额、取费、人工、材料、施工机械价格管理等,使工程造价难以按市场经济规律去运行,难以实现价格随行就市。目前,我国各级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收集、整理和发布各类工程价格信息,手段和方法都比较落后,不能及时反映市场情况,这将阻碍我国工程造价逐步推行由市场形成价格的进程,使我国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不能适应WTO的要求。英美等西方国家,工程造价不是依据国家和地区制定的统一定额估算的,而是依据大量已建成的类似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实际造价资料、市场价格信息、工程具体情况、设计资料和图纸,估算出拟建工程所需要的全部费用。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大多数采用工程量清单报价的计算模式。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先进的计价模式,已被包括世行、亚行、非行在内的国际组织等在国际上普遍应用。
另外,发达国家都十分注重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管理,都把工程造价作为一门专业来加以建设。它是建筑经济、技术与管理高度结合的专业。在美国,政府项目投资控制主要依据批准的预算,进行招投标,由承包商报价,有关造价的预算工作一致委托给造价工程师进行。设计进行限额设计,施工期间由咨询单位和工程师进行现场跟踪管理,严格控制。如超期估算,宁可降低使用标准,也不超估算。另外,咨询公司对自己的估算要负全责,如没有确切的理由,咨询单位要以一定的比例赔偿,这样便有效地控制了工程造价。而在我国,经常是“三超”现象严重,图纸变更的随意比较大,工程造价不易控制,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注重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
注重先进适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建筑企业首先要注重研究适应中国建筑特点的先进适用技术和实用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增加技术储备,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含量,并努力逐步使企业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技术和工艺技术,拥有开发和推广关键性、前沿性技术的能力。应实行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与高等院校、科研建立起开放的稳定的合作关系,吸收消化国际上先进的技术科技成果,形成自己的科技优势。譬如在地基基础和地下工程技术方面,要在充分消化吸收国外地基加固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开发适用中国特点地基处理新技术,如大口径重荷载现浇灌注桩、深基坑支护技术、地下工程逆作法施工技术等等。在住宅产业方面,技术开发的重点则是:轻钢结构体系开发和装配整体式混凝土三剪结构开发等。
树立品牌意识。
品牌作为企业的一种重要资源,已经和资金、人才一起成为现代企业运作的三大基本要素。建筑业与其他行业相比较有三个明显特征:是完全竞争性企业;是服务加工性企业;缺少以产品为龙头的实体资源。对于建筑业来讲,品牌资源比人力资源、资本资源更具有更加重要的意识。品牌不仅能够吸收资本,开辟市场,而且还是凝聚人才的旗帜。一般来说,资源性企业具有垄断性,进而依据资源吸附专业人才。而建筑人才对实体资源依赖则相对较低,所以他们在选择职业时更看重品牌。
目前,国内仍有不少建筑企业热衷于压低标价来承揽工程,而忽视现代化科学管理的技术进步,长此以往,必将走进死胡同。加入WTO后,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更是要求建筑业“创建品牌企业”,即在社会上要有较强信誉和知名度、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创更多的精品工程和“鲁班奖”,特别是在科学管理上遥遥领先于一般建筑施工企业。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所以能够百年不衰,雄踞世界500强前列,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坚持了“客户第一,以诚取信”的经营理念。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对于机电安装企业来讲,我们应加大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培训力度。我国建筑业中的工程技术人员在专业方面并不比国外同行逊行,但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普遍较少,而国际建筑工程师均受过公认的名牌西方大学专业教育,除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外,他们特别重视国际文化差异知识、国际经营中与人打交道知识、国际惯例的行业技术与行政规范、法规知识及微观监理知识的掌握,能以一二门外语口若悬河地对业主进行陈述、谈判;对承包商谈判与发号施令。而我国建筑业中具备这种综合素质者,凤毛麟角。要着力培训一批懂技术、会英语、精通国际商务和法律并能够熟悉和掌握WTO运行规则的复合型管理人员和高水平的项目经理。具体地说:A技术方面:了解国外比较通用的设计要求、技术规范、试验标准等。B经济方面:熟悉外贸、融资、外汇、财会以及保险等国际上的通用做法。C管理方面:善于进行工程的项目管理,特别是合同管理(包括风险管理与索赔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和造价管理,能够应用国际通用的计算机管理软件进行项目管理。D外语方面:具有比较熟练的外语听说、阅读和信函及合同写作能力。(作者:周晓明)
8月2日 公司例会,七月份总结,八月份计划。
8月4-5日 工程师答辩,公司63人参加,合格率80%。
8月5日 市政府体制改革指导小组为公司深化体制改革工作指导工作。
8月6日 公司老职工座谈会,共同商讨体制改革,优化股权结构意见和建议。
8月10日 台州恩泽医疗集团一行七人来公司考察,公司领导张春伟、宣根陪同。
8月13日 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市体改办领导陈正羽、杨仕虎、市建管局领导蒋旭平莅临指导。
8月15-18日 公司下半年现场管理岗位考试报名开始,公司51人参加报名考试。
8月22日 公司资产清算工作会议,公司账务组、实务组和天阳会计事务所相关人员参加会议。